最近认识了一个90后的女孩子,她对所有的恐怖电影以及灵异事件都非常着迷。整天给我讲“鬼”故事,或者让我讲一些灵异事件给她听。还记得自己大约在十二三岁的年纪时也有过它类似的这种状态,对未知的不可控的神秘的不可言说的东西十分着迷,似乎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某种不可知的强大力量。内心潜藏着对未知的恐惧,但却难以掩饰的好奇。
近年来,亚洲恐怖电影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也成为心理悬疑类恐怖电影的绝佳代表,为恐怖电影爱好者所追捧。从心理上来讲,恐怖电影带给人的感受远远背离人们通常所追求的美好与愉快,而是人类个体面临外部的某种紧迫而危险的情境时努力试图摆脱、回避却又无能为力一种情绪体验。这本应是一种人们极为回避的体验,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喜爱恐怖电影甚至对其趋之若鹜呢?亚洲心理类恐怖电影又究竟是用什么伎俩来制造恐怖效果?运用怎样的模式给观众造成如此深刻的心理影响?下面我就从观影者的心理学角度对亚洲恐怖电影的特点进行分析。
一、恐怖电影存在的心理基础
(一)恐惧来自于未知
人对不存在的东西会产生恐惧,其中许多恐惧都是来自我们对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不理解,来自这个世界对我们的控制。在现代社会,恐惧越来越有力地折磨着我们,甚至到了每一个人都无法规避的地步。
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在心理上会对很多东西感到恐惧,比如婴孩时期害怕陌生人,怕与父母分离;3-5岁的儿童会害怕黑暗以及想象中的怪物;6-12岁阶段则开始对闪电、地震等现象感到恐惧。这些都是人成长过程中阶段性的的自然现象,刚出生的孩子对黑暗毫不害怕,是由于他们不理解周围的各种事物。3-5岁的孩子因为刚刚形成对环境的认知,在黑暗来临的时候他们会感觉眼中的世界是陌生的,突然黑暗的环境让他们无所适从而产生恐惧。6-12岁的孩子通过生活常识的了解,明白了白昼与黑夜交替只是自然现象,但开始对于闪电、地震这一类只了解过却不常见的东西感到害怕。再长大一些的青少年以及成年人在生活中逐渐开始接触到关于灵异现象的一些传说和鬼故事等,但与此同时又被学习接触到的科学辩证思想不停推翻所谓的“灵异现象”以及鬼魂存在的学说。 因此在脑海不断产生怀疑和揣测:他们对“鬼”或者说“幽灵”的存在与否有着很强烈的兴趣,他们不知道是否有鬼的存在,存在的话又是怎样的形象,以及是否会害人等等。除了灵异和鬼魂外,成年人在进入到陌生或黑暗环境中的时候也会感到恐惧。总而言之,人通常会对他们所不了解的东西感到恐惧和害怕,即恐惧来自于未知。
(二)恐怖电影造成的心理阴影
人类对与未知的事物在心理上总是夹杂着好奇与惧怕,一方面担心自己会遇到灵异现象,一方面又想看看所谓的“鬼”究竟是什么样子。逐渐地,人们开始希望了解所谓的灵异现象是怎样,所谓的“鬼”又是如何产生、如何威胁到人类。这也就催生了恐怖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电影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极强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通过电影来将灵异现象和鬼魂形象化地体现,是满足人们对于未知恐怖的好奇心的最佳手段。
据笔者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对于恐怖电影,观众大致有三种态度:一种人因为惧怕与恐怖的近距离接触而拒绝恐怖电影;第二种人对恐怖电影又恐惧又好奇,经常尝试观看但每到关键镜头就会捂住双眼跳过或是彻底关掉不看;第三种人对恐怖电影已经摆脱了恐惧,能够像看其他电影一样观看恐怖电影。其中第二类观众较多,多数人对恐怖电影抱着好奇的心理但不能接受,或是在观看过恐怖电影之后产生了很大的心理阴影。
看过恐怖电影后的心理阴影是正常的,据不完全统计92%的人都在观看过恐怖电影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心理阴影,疑神疑鬼,如独自走夜路的时候总是感觉被人尾随、自己在家的时候听到莫名的声响会胡思乱想、感觉自己身边的某个人行为异常怀疑其被附体,甚至在周围环境十分安静的情况下听到手机振动也会感到恐惧等等,更有甚者不敢去洗手间甚至夜不能寐。这种心理阴影产生的原因来自于观众的在观影时及观影后的“移情”心理:电影观众常常会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的某个人物,潜意识地把自己当做恐怖电影中的受害者,将故事中的情节带到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中,或者说,把自己放在影片的恐怖氛围中。因此人们不仅仅会在观看恐怖电影时感到恐惧,实则把更多的恐惧带入了之后的生活中,即恐怖电影之后形成的心理阴影。但随着人们对恐怖电影接触的增多,对恐惧的接受能力随之增强,产生的心理阴影也会逐渐减弱,由最开始的“恐惧”进化为“了解”,从而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心理。
(三)战胜内心恐惧
事实上,恐怖电影是通过让观众与恐惧近距离接触,来对观众进行对其心理的强化与疏导,使观众逐渐接受恐怖感,从而觉得恐惧感不再是折磨人的东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在减轻恐惧心理对人的心理与身体的伤害。对于观众来说,看恐怖片就是一场心理游戏,观看恐怖电影的过程就是经历恐怖心理体验的心理承受力被提高的过程——在这之后则是难以言语的轻松之感,也就是说,之前恐怖电影所描述的那些“恐怖”特征只是一种虚拟的心理体验而不是真正的恐怖经历。人们都有一种天生的涉险意识,恐怖电影可以向人们提供营造恐怖环境形成恐怖体验的素材和条件,以达到构架出另一种非常规生活的氛围,满足人们对于未知领域的好奇,同时帮助人们在虚拟的状态下克服对事物的恐惧。人们不希望恐怖事件真实地发生在他们的周围,只是希望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克服他们。恐怖电影制造了令人恐怖的种种危机的同时又能够通过巧妙的叙事技巧将这些危机一一消除,从而在假想的层面上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使大众克服对生活中各种恐怖因素的惧怕。实际上,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是很多人看恐怖片的目的之一。随着心理承受力的提高,事实上是人类自身对于恐惧感的抵抗力战胜了内心的恐惧。
(四)释放现实压抑
我们除了可以通过恐怖电影来对灵异事件进行直观地接触了解来战胜内心对于未知的恐惧之外,观看恐怖电影时的刺激还可以帮助我们释放现实社会的压抑。研究表明,人类的神经系统如果一直处于十分规律、平淡,意力长期集中于同一个目标的状态是不符合生理规律的,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形成心理压力。现实社会高压快节奏的生活给人造成的紧张和压抑更让人感到空虚和无趣甚至对生活失去动力。人们需要有一个对象以供发泄,或者说是寻找一个能让人重新找到乐趣并将注意力集中的对象。对于人来讲恐怖感即是潜意识中未解决的内心和客观世界里的冲突也是被压抑的情感。恐怖电影正是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让人来体会和释放内心中的恐怖感。从临床上会让一些有焦虑症的人看些这样的影视和音响作品,来缓解症状。当普通人看完恐怖片后会有一种放松感,全身的肌肉也松弛了,自我的安全感也回来了,这样对内心冲突是一种平衡。恐怖片表面上是吓人的,但隐藏在恐怖片背后的也许是人自身中一种不确定,不安全,对死亡和生存的原始困惑。我们需要一个环境去释放这些,这样才能到达内心的和谐。
从这个层面来讲,看恐怖片这种强烈的刺激的确可以消除一定的负面情绪,是一种不错的情绪疏解管道,人们可以能把现实中的怒气、愤恨通过电影转移,随着影片的画面、气氛而紧张,甚至放声叫出来,这些都是释放压力、放松神经、在心理上摆脱恐惧与焦虑的好方法,用这种方式转化现代人多余的荷尔蒙,这也使我们理解了观看恐怖片之后为何会感到轻松。而这就是恐怖电影赖以生存的巨大心理市场。正是这一与现实生活差异性很大的对象用刺激打破了我们生活中的平静,平衡了我们的生理和心理。当然,看恐怖电影从来都只是暂时性的疏解和逃避,就像某些药物一样,服用后即会马上缓解,但药力一过有可能旧病复发。这也就是一些观影者发现恐怖电影越看越上瘾,甚至戒不掉的原因。
二、亚洲恐怖电影中的意象及其心理效果分析
亚洲恐怖电影从地域上可以划分为华语恐怖电影、日本恐怖电影、韩国恐怖电影,以及以泰国为代表的东南亚恐怖电影几个部分。其中日本恐怖电影是亚洲恐怖电影中较早崛起的一支,以影片中强烈的压抑以及恐怖气氛的渲染而著称;韩国恐怖电影在发展之初较多对日本电影有较多的模仿,但近些年来以其细腻华丽的人性表达,已经在亚洲恐怖电影中逐渐占有一席之地;华语恐怖电影则以中国传统神怪的题材较多见,但因其剧情与现代人生活较为脱节和电影制度的限制一直未有起色;以泰国为代表的东南亚恐怖电影则是亚洲恐怖电影的后起之秀,融合了血腥暴力与心理惊悚,近年来也产生了不少佳作。但就亚洲恐怖电影中的恐怖意象来讲,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女鬼与情仇
1、女鬼与负心男
在亚洲恐怖电影中,恐怖的鬼魂形象70%都是前世受到男人的背叛和伤害回来索命的女鬼,且大多长发飘飘,身着白衣(港片女鬼多为红衣),面色惨白或狰狞,但与她们恐怖怨毒的鬼魂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女鬼生前多面容姣好惹人怜爱。那么究竟是因为什么促使恐怖电影的创作者采用女性这一本温柔美好的形象演化成鬼魂形象的呢。
这还是要从男女差异上来说起,在现实社会中女性是弱势群体,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有着更多被侵犯的可能,这也就使得女性的心中积郁着更多的怨气和不平,在死后才会以鬼怪的身份来报复。女人的心也是深不可测、捉摸不透的,演化成女鬼从而给影片增加了神秘感。另外,在东方文化中有对女性天生的怜悯之情,以女鬼来表示即便是柔弱的女子,也有她阴暗可怕的的一面,揭露出人心的深不可测。同时“女”为性符号,“鬼”为暴力符号,女鬼则是结合了性与暴力,关于色情和暴力的影片对观众的吸引力和感官刺激历来是其他影片无可比拟,在票房上自然也是一大优势。
同时,女鬼的形象实质上是映射了男女在社会地位上的进阶。女鬼多一言不发不动声色,更不喊冤,她们只是阴笑着,仿佛在说:“负心汉,谁让你把我给忘了,我要让你不得好死”。她们有操纵一切的能力,把害过她们的男人推到绝境。女鬼也即是男人内心的鬼。现代社会,两性关系有着更多的等级较量。女人变得越来越自立,越来越不可掌握,也不再如从前般温顺和柔婉。女人对于男人来讲已经成为了一个对立面,既难分难舍,又是可能的威胁。这也给男人带来了更多对女性被判和忠贞的焦虑:观众和恐怖电影中被复仇的男人一样害怕女鬼,害怕她们的报复。这一类电影在男性观众和青年男女观众中引起的反响最大——想起曾经的背叛或是今天的缠绵,都会心里泛起一丝凉意。
2、代表作分析:《鬼影》 泰国 —— 负了我的男人,你永远无法摆脱我
摄影师东与女友珍与友人喝酒后归家途中不慎把一名女子撞倒后逃逸,此后奇怪事就接踵而来,东发现他拍摄的照片中出现一些灵异的光芒及影像,他的脖子也一直疼痛,并未发胖却体重暴涨。珍追查下来发现了男友几年前的往事:东大学时的初恋女友被东的几个兄弟轮奸,他竟拿着女友送他的相机帮着拍相片。车祸的被撞女子正是这可怜女人的冤魂,随后女鬼即开始了报复,当年强暴她的男人相继死去,东也在她的追缠下坠楼重伤,本以为报复结束,最后珍隔着医院的玻璃竟发现,原来女鬼一直骑在东的脖子上,永远都不会离去……
泰国恐怖电影一般都有很深的含义在里面,表述的也多多少少都是“做人为善”等等。泰国电影想表达的思想是人不可作孽,你作了什么样的孽就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男主人公因为当年犯下了不可饶恕的过错,作为惩罚,他一辈子都休想摆脱冤死的女魂。与众不同的是,本片并非是亚洲电影惯用的手段,即细节铺陈、渲染气氛、鬼魂现身复仇、恢复平静这四个剧情阶段。从开始的公路上车祸的铺垫,很快的营造了恐怖气氛,之后一系列的离奇怪事发生,这是间接恐怖。然后就接上恐怖电影中的高潮——来自鬼的直接恐怖。不论是床上的鬼,楼道间的,墙外顺水管而下的,都十分有震撼力。当我们认为高潮已过的时候,它才向我们展示真正的恐怖——影片最后揭开一切悬念的时候,没有面目狰狞,没有尖声惊叫,没有生死时速,只有一张飘落的相片、一连串的回放、还有病房里女鬼骑在男主人公身上的场景,《鬼影》这部影片,给看过的观众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即是最后的这个场景——它向我们展现了冤魂无处不在且永不消失,让人从心里发冷的恐怖,恐怖的最高境界也不过如此了。
同时,看过这部电影的男人都会反思自己,之前有没有过背叛女友的经历,如果有,他们定会向女人道歉求得原谅;若是没有,这部电影也会一直在他的心里敲着警钟:女人爱你的时候是天使,恨你的时候的魔鬼,最难偿还的是女人的情债。由此看来,女鬼对于男性观众的震慑力可见一斑。
(二)被亡灵依附的物体
1、被附物体带来的恐怖
亚洲恐怖电影的另一个常用题材是利用我们生活中的常用物品作为恐怖因素,即将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塑造成有鬼魂藏匿在其中的恐怖凶物,利用这些我们平时随手可得的无生命静物来设置恐怖玄机,如以女孩子床头摆设的洋娃娃作为恐怖意象的电影《鬼娃娃花子》;以手机作为恐怖意象的韩国电影《鬼来电》;以梳妆镜作为恐怖意象的香港电影《魔镜》等。把邪恶的力量附加在我们每天都要接触的生活用品上,是在给观众心理暗示:每天要接触的生活用品也可能是隐藏杀机的魔鬼。这也是很多人在看了《鬼来电》之后听到手机振动声就感觉毛骨悚然、看过《魔镜》之后不敢照自己家里的梳妆镜,看过《Office有鬼》之后再不敢去写字楼卫生间的最里面一间,看过《鬼娃》以后将家里的所有娃娃全部收起来的原因——随手可即的恐怖像一枚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可能爆炸。
2、代表作分析:《死亡来电》韩国——恐怖的就是随身携带的手机
女记者徐智媛为躲避歹徒骚扰住在朋友家荷婷的山庄中,并且换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一次荷婷的女儿英珠意外接听了智媛的电话,顿时性情行为异常。智媛追踪号码发现曾经使用过这个电话号码的人都逐一惨死。后智媛在邦贝山庄的一间房间的墙壁里发现了一个女尸贞希,高中生贞希和荷婷的丈夫昌勋有过一段恋情,荷婷约贞希在邦贝山庄谈判,争执中荷婷错杀了贞希并将贞希埋在邦贝山庄的墙壁里。此后,贞希的鬼魂就经常出没在邦贝山庄里并利用手机杀人。智媛知道了整个事情的真相后被荷婷绑架,正当荷婷要对徐智媛下毒手时,贞希的鬼魂杀死了荷婷,智媛也因此而获救。
影片取材自韩国的恐怖传说,据说有冤无路诉的亡灵会附于一些物体之上,藉其形体或功能,以协助亡灵雪耻报怨,对付那些曾经加害亡灵的人,最可怕的是亡灵的报复行动甚至延伸到那些无仇无怨的陌生人之上,于是一幕幕恐怖怪事陆续发生。当手提电话普及至人人拥有的时候,导演尝试将恐惧更贴近生活地展现,观众感受更为迫切。
一部单手可握的手机,一阵阵索命铃声随时响起。《死亡来电》以身边的日用品作为恐怖桥段,通过身处事外的一名女记者,用抽丝剥茧,峰回路转的解谜剧情揭开故事的真相。每当电影中的手机铃声响起的同时,极具阴森感的音乐就将观众带入到神秘的恐惧当中:电话接起那边会是谁,接起电话的人会有什么后果?当剧中人接过神秘来电,此时观众的心也被紧紧揪了起来,当听到传来一阵幽冷的冤咒“爱我,就接听我的电话”,观众不禁随着受害人一起心跳加速,直到影片中接起电话的人逐一离奇死亡,观众更加想要知道电话的另一端究竟是谁,是有着怎样冤屈的鬼魂在用这样的手段报复。影片的高潮即“鬼魂现身”部分则是藏在墙壁中的尸体被发现,电影中的场景极度贴近生活:主人公拔出插在墙上的插头时带出几缕黑发,顺着黑发扯过去整面墙皮脱落,一张塑料布遮盖住了强的内壁,揭开塑料是一张瞪大双眼的面孔——鬼魂一直被镶嵌在墙壁里被人发现,更让观众念念不忘的是,尸体手中紧握着一直作祟的手机,手机屏幕在黑暗中还闪着光,电话的那头就是这名被藏在墙内的女尸。自此,墙壁也成为了可能被鬼魂依附的对象。受本片影响的观众不仅会从心理上对手机铃声产生短时间的恐惧,首先若是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如果你的手机不巧响起真的是一件可怕的事,也许看过后的几天里每当你听到手机铃声还是会想起影片中的故事情节然后怀疑接起电话的那一端是谁。其次在从墙壁的插孔上拔插头时也会小心翼翼,这类影片所用的技巧就在于:让你对身边最常见事物产生恐惧感,手机、玩偶、镜子、墙壁……恐怖无处不在。
(三)巫术与诅咒
1.什么是巫术
巫术同样是恐怖电影创作者们偏爱的一个题材,谈及恐怖电影,巫术也不可不提。巫术即是利用和操纵某种超人的力量来影响人类生活或自然界的事件,以满足一定的目的,一般用于祈福、招魂、诅咒、驱鬼和辟邪。
一般人都会将巫术与封建迷信联系起来,施巫术之人也被认为是以欺诈来散播恐惧、敛夺财富。因此现代文明社会中巫术为法律道德所不容。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巫术更加好奇,但因巫术本身具有一定的神圣性和私密性而不便进行观摩或是记录,另一方面巫术具有的仪式感和神秘感是用电影诠释的绝佳题材——人们可以通过电影中对施巫术的过程和被施巫术的后果描述来满足自己对巫术的形式及效果的求知欲。从世界范围来看,以东南亚一带的巫术历史最悠久且最为盛行,亚洲恐怖电影中则以有着深厚邪术传统文化的泰国最具代表性。
2.代表作解析:《邪降2:恶魔的艺术》泰国
——讲述邪降的故事,你会知道巫术多么可怕降头是流传在东南亚一带的民间巫术的总称。“施降头术者一般需要借助于特定对象的指甲、毛发或者贴身衣物什么的作道具,可以让对象产生病痛等生理症状,或者直接控制对象的精神状态,令其心智迷乱。在整个东南亚数泰国的降头术最为流行,已经成为其民间信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几乎是家喻户晓。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棘手的问题,泰国人总在第一时间跟降头扯上关系,常常会请降头师出面帮忙。
电影《邪降》讲述六个青梅竹马的大学生回当年读小学的山村度假的故事,他们当年的小学教师裴娜也是其中一位男孩的继母。她年轻时美艳出众,曾与小学体育老师有染被这几个年轻人撞破。为此这对男女对年轻人大加惩罚,而年轻人也借机公开了他们的丑事,最终导致裴娜身败名裂。事情虽然过去了十余年,但仇恨并没有消失,裴娜开始借助降头术加害这几位年轻人,而无辜的年轻生命也在邪恶的追击下夭折。
本片是亚洲恐怖电影中视觉恐怖电影的一类代表,除了延续了亚洲恐怖电影一贯的心理惊悚路线以及泰国恐怖电影的神秘风格外,视觉冲击上更加赤裸裸。片中出现的生吃人肉、开水烫人、抠挖眼珠等惨虐场景和最后裴娜拿着电焊枪将学生从头到脚烤成焦炭的一幕更是血腥残暴到了极致,堪称近年来东南亚电影之最。而且本片中对于降头术的描述范畴也得到了拓展,不同的降头术有不同的方法和效果,可以说是东南亚降头巫术的一次大呈现。
《邪降》吸引人之处还在于利用了人类对巫术的敬畏将故事讲述得惊悚阴森。事实上导演拍摄此片其实是为了鞭笞泰国社会对于降头巫术的病态迷信——不过从影片放映后的效果看来,恐怕与其初衷正好相反。原本巫术和邪降只为东南亚一带熟知,这部电影却在亚洲乃至世界宣传了巫术这类非科学可以解释的灵异现象。巫术和邪降之所以恐怖,就是因为它是存在于世上许久却仍未被破解的非自然现象,且手段凶残,仿佛一只无形的手被操纵。人带给人的恐怖是有形的,邪降带给人的恐怖才是无形又让人感到毛骨悚然。观众的恐惧感则同样来自于将自己想象成电影中的被害者:我是否曾经无意伤害谁,亦或你曾蓄意做了什么亏心事害了谁——他有一天会不会用邪降和巫术报复我,最大的恐惧,依旧来源于未知。
(四)拘禁中的残杀
1.拘禁的恐怖与残杀的血腥
亚洲恐怖电影中营造视觉恐怖另一个常用题材则是讲述一个群体被拘禁在一局限的空间内发生的血腥杀戮的故事。被拘禁的空间给人以强烈的局促感和无助感,这样环境中的血腥杀戮营造的则是一种无处可逃的恐惧。无论是接连发生的血腥还是群体的自相残杀,当我们被控制在局限的范围内,这样的恐惧都被无限放大化,让人感到的是噩梦一般的绝望。观众在观影时也会对影片中的绝境感到强烈的无力感和末日感。
2.代表作解析:《大逃杀》 日本 ——当危机真正到来的时候,再纯真的少年也会变成野兽。
《大逃杀》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从日本全国的初中3年级中每年随机地选出一个纪律和成绩最差的班级,把学生们送往受行动范围限制的、荒无人烟的地方让他们自相残杀,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只留下最后一个否则所有生还者都将被杀。学生们必须佩戴违反规定即自行爆炸的特殊项圈,在此期间的学生杀人、致人伤害、持带枪械等违法行为都不受法律限制。影片从头至尾展现的都是杀戮的血腥,不同之处和吸引人之处则在于,残暴的不是鬼魂,是美好的青春少年。
《大逃杀》为观众营造的恐怖氛围是:当失去了被文明社会规范的环境后,人们的本性中将只剩下唯一的选择,就是禽兽秩序。梦魇一般的地狱,轮回般疯狂旋转,无休无止的杀戮。观众开始怀疑人与野兽之间的距离究竟有多远,也许那只嗜血的野兽就潜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里。笔者看来,本片导演想要完成的也是一种对人性的信任底限的挖掘,这源于现代社会深刻的信任危机,这实际上就是对人类已知的人性认识的信任基础的挑战,信任的基础一旦被推翻,则建立在其上的人际关系的信任大厦将轰然倾倒,将岌岌可危的信任大厦摆在观众的面前,制造心理上的压迫感和恐怖效果,同时通过对人性认识的已知部分进行质疑,将观众推向更大的茫然和未知,从而带来更大的恐惧。笔者是在高中的一堂课上观看的这部电影,年轻的男老师对当时班级的纪律也无可奈何,也许他当时是想借这部电影警惕我们要乖一点——否则就有可能被选为互相残杀的集体,当然这只是猜想。但这部电影对青少年内心的确有着强烈的震撼,我们可能会看着身边每天一起上课、聊天、生活的同学反思:我们的友谊究竟有多可靠,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他会不会杀死我?
三、亚洲恐怖电影模式:从视觉恐怖到心理恐怖
根据以上对亚洲恐怖电影常用题材的总结分析,结合电影中的故事情节推进,可以总结出亚洲恐怖电影对视觉恐怖与心理恐怖两种因素的运用模式。
首先,视觉恐怖采用纯粹的感观刺激,它源起于大量的血腥暴力的描写,是最依赖于技术表现、也是最拥有群众基础的恐怖表现方式,其直白的表现方式能为各阶层人们所理解,用最尖端的技术来冲击人们认知能力的极限来换取恐怖效果。视觉恐怖早期一直为视电影技术化为最高的商业恐怖片所推崇,以处在恐怖艺术金字塔底层的商业恐怖片为代表,情节老套,恶鬼形象化。随着恐怖电影的发展,单纯的视觉恐怖类电影已经退出了舞台,而保留了恐怖电影中的视觉恐怖因素,如目中流血的惨白的鬼魂形象,血腥凶残的暴力镜头等,视觉恐怖因素更多地是为了在长时间的气氛渲染和心理暗示后完成对观众的一个刺激效果,同时也让观众对一部电影在认知上留下更为深刻的直观印象。
心理恐怖则依靠气氛的渲染、逻辑推理上的误导、情节的张驰和复杂的人物矛盾演绎平静表面下的恐怖。阿嘉莎克里斯蒂的名言“平静的生活下隐藏着许多罪恶”,可以说是对心理恐怖类电影的最好概括。从平静生活被莫名的奇怪现象打破,接而出现一系列灵异现象,为观众制造悬念,之后随着故事推进逐渐为观众揭开谜底。从更深的心理影响层面上来看这一过程也是对人性的认知底限的挖掘的过程,观众在电影的启发下不不禁思考人还有多少人性的邪恶未被挖掘,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如若本恶的话又可以恶到什么程度,本善的话是什么导致了人心由善到恶的转变。观众在这样的心理干预作用下不仅会对人性产生怀疑,更会因为对所处环境的不信任产生强烈的心理恐慌。
近年来,随着恐怖电影的发展与观众鉴赏品味的提高,亚洲恐怖电影中的视觉恐怖因素与心理恐怖逐渐呈结合发展的趋势。通常是在电影前半段利用电影镜头的蒙太奇和电影配乐结合剧情进行恐怖气氛的渲染和铺垫,让观众产生心理上的恐惧,之后一步步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在情节最扣人心弦之时现出骇人的鬼魂形象对观众进行视觉上的恐怖刺激,一方面将观众心理上的恐怖完成形象化的表达,另一方面运用视觉上的刺激将观众心理上的恐怖推向顶峰。当电影完成视觉恐怖与心理恐怖的结合表达,则恢复了暴风雨过后的宁静,即影片主人公摆脱掉鬼魂的纠缠回到平静的生活当中,观众随即也完成了一次感受恐怖的心灵之旅。
值得一提的是,恐怖电影的结尾对观众心理上的影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电影中的人物摆脱了鬼魂的纠缠,从此生活回到平静,对观众心理上的诱导也会随着剧中人物恐怖遭遇的结束终结;若在影片叙事高潮之后,结尾暗示恐惧还未过去,新一轮的恐怖又将开始并持续,未完成的恐惧就会随着电影的结束转移到观众的心里,为观众在观影之后造成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正是这种“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恐怖片的主角”的错觉,将恐怖的可能性深深嵌入到观众的生活中和心里。
亚洲恐怖电影在表达方式上较为感性,利用生活中细节的堆砌和氛围的铺垫制造恐怖感。亚洲恐怖电影的惯用题材和恐怖意象如下:把柔弱的女人塑造成内心凶狠毒辣的魔鬼,把我们身边平常的日用品塑造成来自冤魂的索命凶物,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神秘巫术与诅咒给人心造成阴影,用拘禁与残杀的情节让观众对身边的人和环境怀疑猜测——最难预测的是人心的变化。亚洲恐怖电影故事取材贴近生活,通过视觉恐怖与心理恐怖的交替运用为观众营造出“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恐怖片的主角”的错觉,将恐怖的可能性深深嵌入到观众的生活中和心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很多我们认为很诡异的事情就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所谓“鬼由心生”。亚洲恐怖电影正是让魔鬼潜入并留在观众的心里:无处不在,如影随形。
都市阳光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专家表示:“看恐怖片的时候,人们处于一种极度紧张的状态,而看过之后,心情一下子被放松了。追求这种紧张之后放松的体验,是许多人喜欢看恐怖片的一种普遍的心态。”
都市阳光的心理咨询师说,恐怖片中看似虚拟的情节往往会投射出现实社会的某些问题,反映出人们一些原始的意向,它以一种反常态的手法表现出人们真实的人性。因此,这种影射出人们真实人性的故事在带给人们深层次恐惧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潜意识的需要。
都市阳光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专家还表示,由于恐怖片中情节的特殊性,它并不适合所有的人观看。比如说年纪较小、辨别能力差的孩子,就不适合看恐怖片。因为他很可能去模仿电影中一些虚幻的情节,可能就会对现实社会产生错误的认识。
都市阳光,让您的心里充满阳光!
电话:400 777 5880(我帮帮您)
邮箱:dsyg201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