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阳光 脚下有力量
心理咨询热线 18923722268
0755-82985430
什么是假性亲密关系?

什么是假性亲密关系(Irrelationship)?

先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看看能否找到共鸣:

1. 你是否觉得自己可以拯救、改造自己的另一半?

2. 你是否希望另一半可以拯救、改造你?

3. 你心中对另一半爱的念头,是否都跟关心、照顾TA有关?

4. 你是否会在为另一半付出时感到缺少共情和平等感?

5. 当你想要全心付出时,你是否感到动力枯竭?

6. 你们的关系是否总是感觉像是在疲于工作而非娱乐消遣?

7. 你是否感觉这样的关系是一种消耗,在浪费时间?

如果上述问题你有任何一个问题回答“是”,那么你就很可能在谈一场假恋爱,换句话说就是只是为了营造谈恋爱的外在感觉而谈恋爱

 

01.

任何一个从压抑家庭氛围里挣扎着走出来的人,都会对亲密关系里的棘手问题异常敏感。他们的表现为逃避亲密,情绪被长期压抑,性格上焦虑且极度不自信。”——《假性亲密关系》

当“谈了场假恋爱”这种说法以戏谑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真正意义上的“假恋爱”也悄悄浮出水面。

就是这几年光景,一大批人蜂拥而上,先是把原生家庭论奉为圭臬,但很快遭人诟病抨击。好在假性亲密关系这一说法源出有据,才被越来越多的“亲密患者”认同并接受——谈假恋爱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它正困扰着当下一代的年轻人。

真正的亲密关系应该是两人之间深刻、自由、相互的联结,而我们当中的很大一部分人,他们的恋爱方式从表面上看起来甜蜜恩爱,可若是洞穿这两人内心就会发现,他们之间的情感链接微弱,全是为了维持面子工程。

 

02.

假性亲密关系(Irrelationship)是指伴侣双方默认的一种亲密态:以形式上的亲密来回避真正的亲密,这是一种双方不自觉达成的一种默契的情感链接。这种链接并不意味着感情的失败,它应该被理解成是童年的某种回避型心态的延展。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面前的世界充满了不稳定、兵荒马乱、甚至敌对感,这样的感受本质上来源于养育者对年幼的我们所表现出的情绪状态,焦虑、沮丧、失落。为了克服这样的安全感焦虑,我们只好构建出一种为了满足养育者的“假装”,以此来使养育者满意——希望可以稳定住他们的好心情,从而制造某种意义上的情绪安全。

孩子的行为从这时起会分为两类:一类属于演员型,习惯于利用表现的方式“哄”父母开心,比如搞怪逗父母乐;另一类属于观众型,擅长于接纳和倾听,比如安静地听父母抱怨——孩时的这两种假装态便是成年后假性亲密关系的根源。

 

03.

假性亲密关系中的演员(Performer)观众(Audience)

所谓的假性亲密关系,一般来说都是一方是演员态,另一方是观众态。

演员态:付出,不停付出

演员态特点:

制造埋怨、忧虑和不平等感,总有一种优越感,常把自己的付出挂在嘴边,常不经意贬低他人价值

总是试图改变养育者,或者让自己改变以适应养育者的情绪

如果养育者不尽责,他们宁愿让养育者离开,但他们会把这种错误的离开归因到自己身上

观众态:接受,不断接受

观众态特点:固执、习惯于制造表面和谐,回避矛盾,本能地不愿接受别人的付出

一方演员态加另一方观众态就形成了假性亲密关系——情绪疏离甚至沟通不在线,让情绪的投入全都打了水漂,其结果就是各种焦虑和疏离感。

感情的对手戏常常是这样演上的:因为化学分泌作祟,一开始我们对喜欢的人的缺点视而不见,演员态的批评指责在观众态眼里看来成了关心自己的证据,可当激情褪去,你开始慢慢察觉你们关系的疏离感——你总觉得你们之间的话题全都是在讨论自己的缺点。

之前讨论缺点时你觉得那时关心,突然哪根筋不对了,你觉得对TA的关系再没法假装出认同和接受。你开始觉得TA是个控制狂,焦虑和压抑随之而来。即便你知道自己爱TA,可总觉得关系蒙上了一层纱,戳不破,理还乱。

不知从哪一刻开始,感情进入了一种情感紧闭状态(Brainlock),双方不自觉地形成了麻木的亲密关系,从此貌合神离。

 

04.

如何从假性亲密关系中解脱出来?

假性亲密关系对于关系中的两个人来说只会越来越孤独,只有打破假性亲密关系,才能进入到真的亲密关系中,感情才能长久得持续下去。

一、直面矛盾和冲突。

很多人会害怕冲突和矛盾,认为会伤害感情,所以在出现问题时会选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忽略矛盾的根源。

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矛盾搁置,维持表面的平静,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更无法发现产生问的原因。

只有直面冲突、矛盾,才会在过程中更加了解对方、认识自己,真正解决问题。

二、开诚布公的的沟通。

假性亲密关系中的人好像沟通很多,但其实对于彼此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却很少表达,这让两个人间总像是隔着点什么,无法真正走进对方的世界。

真正的深入沟通一定是真实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两个人有情感上的深入交流,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

三、建立共情

共情是指对他人感受的感知能力,需要的是对他人情绪真真确确的认知和感同身受,而不是只是一句简单的“我懂你”之类的假装。

还有很多人会把共情和同情搞混,同情是指对别人悲惨遭遇采取某种行动,以帮助TA缓解这种境遇,但同情只是站在道德伦理的立场上,并没有从心里感受到跟TA一样的情绪。

要想克服假性亲密关系,同情和共情必须协同运作,最好还要两个人一起配合,以达成一种共情平衡。

 

恋爱不论对错,只是想对所有陷入恋爱的人说,爱情值得,人间值得。

 


-END-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于知乎,作者火丁,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号赞成并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

更多优秀导师
  • 梁宇颂(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注册心理师)

  • 陈韵莲(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李贞(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李虹(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