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阳光 脚下有力量
心理咨询热线 18923722268
0755-82985430
韩国“狮子型育儿法”

 

来源:525心理网    作者:

 

“狮子型育儿法”是“让孩子面对现实、从逆境中找出解决方法”的一种教育态度。越是爱孩子就越该放手让他自己去摸索。

韩国一位女性作家,有感于韩国国内日趋严重的溺爱孩子的现象,认为在这样的教育方法影响下,将会使下一代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她纵观自己周围的育儿现象以及自己的切身育儿经验,呼吁妈妈用“狮子型育儿法”的11种教育观点来完善亲子教育。

何谓“狮子型育儿法”

森林中百般险恶,连被誉为“森林之王”的狮子也不敢轻忽怠慢,即使是幼狮也从一开始便迅速地让它面对所谓的真实生活。刚出生不久的幼狮经常会被公狮推到石岩下,让幼狮从跌倒的困境中想办法挣脱找到爬上来的路。公狮或母狮即使看见幼狮遇到困难都只远观而不干涉,只在面临生命危险时才伸出援手。

所谓“狮子型育儿法”就是像狮子在教育幼狮时所使用的“让孩子面对现实、从逆境中找出解决办法”的一种教育态度。

这也和日本的古谚“让可爱的孩子去旅行”有着同样的道理,越是爱孩子就越该放手让他自己去摸索,而旅行是个很好的自我成长的方法。当然以目前的社会环境,敢让孩子太早独自去旅行的父母可能不多,但这种观念却可以成为日后对子女的教育态度。

狮子型育儿11

1、以“安全距离”来守护孩子

在韩国常常可以见到很多母亲出门在外,一直以手机来“遥控”孩子的行动“你下课回来要先洗手,换好衣服后,只能看30分钟电视,然后要乖乖做功课,妈妈回去会检查,做完可以喝果汁,但不可以吃太多零食……”下达类似这种指示与规定。

也许站在母亲的立场,一方面是确定孩子的安危;另一方面是提醒孩子一个人在家做好该做的事。不过,像这样每件事都得按妈妈的安排指示去行动,孩子本身的思考能力不仅会下降,甚至逐渐养成依赖性,一旦有一件事没处理好,还会可能怪罪母亲“没事先交待好”!

许多妈妈们常督促孩子帮他做好每件事或干涉他的做法,还抱怨自己的孩子为何“太被动”,却不曾想想为何自己“太主动”?也许人类也该学学狮子,把孩子适时推到“第一线”,让他们直接去体会“发生了什么事?”、“该怎么去解决?”,让孩子培养出属于自己的生活能力。

孩子需要在父母的信赖下成长发展,首先要信任孩子并交付他自我决定或选择权,尽管孩子做得很笨拙,也要耐着性子让他自己完成;但是在孩子需要被保护或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就该给他帮助。也就是所谓的站在“安全距离”处来守护孩子,疼爱他的同时也适当地保持“爱的距离”,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主独立性。

2、毫不吝啬地赞美孩子

当孩子在尝试新的事物时要不断地对孩子说:“你一定会办得到的!”给不安的孩子一个定心鼓励。英国的心理学者哈德菲尔德表示:“人在自信的情况下,可以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500%以上;相对于没有自信且自卑的人,只能发挥出自己能力的30%。”

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赞美,从孩子会走路以后就开始减少,甚至于到了“3岁任性期”还责备多于赞美。其实只要是人类,不论任何年纪都需要别人的鼓励来加强内在的肯定,更不要说年幼孩子了。

韩国的世界著名小提琴家郑庆华的母亲养育了7名优秀子女,当问及她的教养秘诀时,她只是笑笑地表示:“多给孩子赞美。”赞美的语言可以让孩子自觉强大,而对任何事情都保持跃跃欲试的上进心。不管是多么小的事情,只要是有一点进步,都不要吝啬给予赞美。父母的肯定可以直接造就孩子无限的自信感。

3、用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赞美”与“责备”

赞美与责备并不如想象的容易,尤其是针对孩子。赞美能把孩子的能量引导出来,并且让孩子更加积极;而责备可以让孩子清楚知道错误在哪里,能引导孩子面对、处理、解决事情。

不论赞美或责备所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都会深刻影响孩子的内心。如孩子表现优异时,与其只是夸奖“好棒!”,还不如直接而诚意地说:“你真的做到了,爸爸妈妈好高兴啊!”;或者责骂时,与其只是骂道:“不对!不行!”,还不如间接而明确地指正:“你这么做会如何如何”。

不论赞美或责备都应避免直接针对孩子的人格,夸大其词的赞美或无理谩骂的责备,都不是好的处理方式。

4、让孩子多与同龄孩子往来

现代的家庭几乎是“少子化”,而家中的幼儿也几乎都在家自己玩耍,很少与同龄的幼儿交流,因此总在大人身后跟进跟出,无法自处,时时要大人作伴,也往往造成大人疲劳,小孩也不开心。更因为大人的处处迁就,造成孩子眼中只知道自己。

未上幼儿园的孩子,也能多与同龄幼儿往来,虽然刚开始同伴之间无法顺利交流,总为了争宠抢玩具而吵闹大哭,但千万别因此放弃了给孩子上人际关系课程的机会。因为只要假以时日,孩子之间便会自然的理出一个相处之道,也间接学习忍耐、谦让或懂得欣赏别人的情操。

5、坚持“不行”的原则

答应比较容易,因为能讨好孩子;拒绝比较困难,因为还得面对孩子不肯接受的负面情绪。

常常在百货公司见到这样的场面,一个被父母拒绝买玩具的孩子任性地躺在地上号啕大哭,而一旁的父母在不想打扰别人也不愿丢人现眼之下,有的干脆顺应孩子的要求或给予恐吓来阻止,这都是不良的处理方式。

这种现象的发生其实是家庭生活的延长线,平常父母们就没有明确的是非态度,“对与错”或“可与否”的态度总是暧昧不明,即使有确立“家规”也无法坚持原则,造成孩子敢“以身试法”来挑战父母的坚持底限。

平时,若有与孩子约法三章面对生活上的协定,无论什么状况发生都要严守协定的内容,否则父母心软自己先毁约,就别想再要求孩子恪守律己;此外也常见很多父母偶尔会“放水”给予弹性变更,这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具有“人情味”,但实际上这只会养成孩子投机的心理。想要不给孩子压力是对的,但别用错地方,人格教育与生活道德是无法给予弹性的坚持。

6、教孩子学会尊重别人

只因为孩子可爱、年纪小或因为是独子就无条件宠溺,虽然这是天下父母的难免心态,但为了避免孩子日后成为小霸王,必须及早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存在,否则将造成孩子在行为上的各种偏差,说谎、未经许可乱拿别人的玩具或者随便殴打别的孩子等。

一旦出现问题行为时,孩子本身又是否具有自省与面对的能力?父母本身也切勿因为孩子还小、问题还不大,就不忍对孩子苛责;甚至有不少父母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没吃亏,就不去纠正孩子对别人的不当行为,这样的私心将使得孩子更加自私自利。

教孩子如何尊重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由父母本身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尊敬长辈、遵守公共秩序、对他人礼让亲切……父母的行为就像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不仅在看,也在学。

7、拥抱孩子并说“我爱你”

从婴儿到幼儿都需要与母亲之间的拥抱肌肤之亲,借此来安抚孩子的心灵,并且要常常对孩子说“我爱你”之类的亲密语言。3岁以前,孩子被亲吻或拥抱的次数越多,因为觉得被爱而会更加爱惜自己,也无形中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拥抱也能影响孩子的人格和个性的形成。

有被父母拥抱习惯的孩子对于他人的反应也比较敏锐,如自己做错事时马上就可以从父母的严厉态度中,判断自己行为不当的程度,往后也懂得警惕自己的行径。虽然有时孩子也因为想引起父母的注意而故意捣蛋使坏。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除了责骂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责备之后表达“父母是爱你的”,来加深亲子间的心理联系,也安抚孩子做错事之后的不安。

8、对孩子说话要坦白

不少家长都存有“父母情结”,不轻易把自己内心的事与孩子分享,或者在子女面前无法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误等,也许是不想让孩子担心,也许是考虑孩子还小不懂事。但这样的强者不败形象,会让孩子长大懂事之后,只要父母出现一点错误变会感到极度失望。

孩子只要会说话就有理解能力,如果身为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小心出错,也能适时地说句:“对不起!”,孩子也能学会更体谅父母,甚至了解原来父母也是常人,也有不懂的地方,让孩子了解“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性。只要父母本身也习惯于表达自己的感觉给孩子知道,让孩子学习倾听,日后也不会出现代沟。

9、让孩子尽情地玩

韩国及亚洲国家的孩子们,大部分的童年都是在“补习班”或“才艺班”中度过的。早上从幼儿园开始,到下课后的钢琴、美术、英语甚至游泳,安排得比大人还要忙碌,试想我们大人是否愿意这样从早压缩到晚,一点自由玩乐时间也没有?那么又何苦把我们也不愿意做的事,逼孩子们去完成呢?

一个小孩子的主要任务就应该是玩,趁孩子的脑部发育还没有停滞、可塑性还很大之前,尽量给孩子自己灵活运用的玩乐时间,给孩子空间去让他发挥想象力,比把孩子安坐在教室里填鸭式的学习,更能增进孩子的脑部发育和四肢灵活。自己发现的有趣尝试,与别人告诉你的既定知识,前者造就的是发明家,后者则只是产出很有办法考试的好学生。

虽然早期教育有相当程度的需要,但在现实的速成教学方式下,不如让孩子有更多属于自己玩的机会,玩得尽兴、精神也越好,身体也越健康。

10、建立对于教育的自主观念

越来越多韩国母亲,连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都要拿别人的做法来参考。不论上哪一家幼儿园、用哪种教科书都要打听别人的情况再来做决定。这虽然是担心孩子出了门“没跟上社会的潮流而被排挤”,但某种程度也可解释成家长本身的无知与虚荣。

孩子的学习课程要如何安排,适合的教育环境如何选择,这些都应该根据父母本身对孩子的了解程度来做判断,就算周围的孩子们都学习同样的才艺课程,如果孩子本身兴趣不在于此,就没有牺牲孩子的感受去赶流行的必要。

不了解孩子的父母,即使买了昂贵的教材也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了解孩子的父母,即使是废物利用的教具也能教出灵活聪明的孩子。给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父母对孩子的了解所建立起来的具有自主性的教育观念。

11、教导孩子注重礼节

常会看见孩子们在餐厅或地铁里到处走动,甚至穿着鞋子踩在坐垫上,纵容孩子们这样不当行为的韩国年轻妈妈越来越多。她们不轻易给孩子压力,给孩子自由的教育态度给错了方向。

“管孩子的行为,不去管他的功课”才会养育成有自主及自制能力的孩子,但大部分母亲的做法刚好相反。孩子的人格在幼儿时期便已经形成,“孩子还小不懂礼貌也没关系”的想法是错误的。

当然,与其口头要求孩子要有礼貌,还不如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父母温和有礼的行为表现,让孩子也跟着潜移默化。

抱怨孩子没礼貌之前,请先想想平时自己的行为是否已经给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更多优秀导师
  • 梁宇颂(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注册心理师)

  • 陈韵莲(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李贞(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李虹(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