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阳光 脚下有力量
心理咨询热线 18923722268
0755-82985430
对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

来源:网络

    所谓积极心理教育是指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充分发掘积极的心理因素的教育活动。在心理教育工作中,有许多学校的确存在着重视消极的心理教育而忽视积极心理教育的倾向。各级各类学校应当高度重视积极心理教育,使之成为心理教育的主流和重点。

    一、积极心理学是开展积极心理教育的理论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Selim8lI)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积极心理学专集,揭开了心理学从消极心理学模式向积极心理学模式转折的序幕,宣告了“积极心理学时代”的来临。“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技术、一种行动,很快就在心理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赛利格曼等人倡导的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它探索美好的生活以及获得美好生活的途径与方法,它的目的就是要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并探索人的健康发展途径。显然,积极心理学就是要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性中的积极层面,并力图促进个人、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的发展①。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消极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占据主流。消极心理学关注心理问题、心理异常、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检测和矫治,热衷于制定心理病态的标准,把主要精力放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上。或者说,消极取向的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健康”或者病态,而不是研究健康状态。“积极心理学致力于人的积极品质”②,强调从正面而不是从负面来界定与研究心理健康。认为心理学的注意力应该放在人类积极的层面,而不是消极层面。应当更加注重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而不是消极的心理疾病的矫正。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客观条件只作为影响主观体验的潜在因素;心理健康并非仅仅只是消极因素较少,同时也是积极因素较多;心理健康应包括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层面。也就是说,积极心理学从积极的层面来研究与探讨心理健康问题,而且这已经发展成为心理健康研究的新方向与主流。从消极心理模式向积极心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即积极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为积极心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积极的心理因素是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心理依据

   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积累、遗传了大量的“积极基因”,所以,人生来就有积极的心理元素。在社会化过程中,人固有的、由积极基因所决定的心理元素被激活,成为决定人行为的积极的心理因素,进而可以发展成为积极的心理特征、心理品质。人在幼儿时期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出来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进取心等,都是人积极的心理因素的具体体现。越来越多的心理研究发现,人的积极的心理因素是人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内驱力。

    人有巨大的潜能。从遗传的角度看,人与其他物种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拥有一个高度发达的大脑。发达的脑神经是人内在“智慧”的物质基础。正因为如此,人天生具有巨大的心理潜能和创造能力。研究表明,人类已经挖掘的潜能与尚处在潜伏状态的能力相比,仅占5%左右。因此,开发潜能,成了当今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积极心理教育承认人有巨大的潜能,并把其作为自己的逻辑起点,把潜能开发、创造力培养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

    人有多种基本需要。需要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人的各种活动,从饮食起居、学习劳动,到创造发明,都是在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人有多种需要,如安全需要、享受需要、爱的需要、赞赏需要、理解需要、尊重需要、归属需要、娱乐需要、学习需要、劳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这些需要正是人们行为的内驱力,是人们追求健康、成功、快乐、满意、幸福的主要动机。积极心理教育承认并重视人的基本需要,认为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不仅是心理发展的最低要求。而且会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需要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为此,积极心理教育主张尽量满足人合理的、正当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激发人产生积极的心理需求,使人具有积极的意向、愿望、动机、抱负、兴趣、信念和价值观等。

    人重视自我发展。人渴望准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人渴望独立自主,希望能够自我约束、自我决定、自我实现。人不是被动地体验事件和环境,相反,所有的生活事件都是个体的分析和建构、预期与回忆、评价与解释的过程。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人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对自己的能力拥有自信,表现出积极的自我评价,并引导自己健康发展。积极心理教育承认人有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并把这种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作为自己开展工作的前提,通过提供机会、创造条件等方式使人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进而促进人的茁壮成长和健康发展。

    与消极的心理教育相比,积极心理教育更看重人的积极心理因素,并把人的积极心理因素作为开展教育的心理依据。积极心理教育看重人的发展潜能、求知欲、表现欲、独立意识、自我意识、进取心等,并运用人的这些积极的心理因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积极的心理品质是积极心理教育的培养目标

    积极主要指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出色的心理素质。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心理方面的优秀品质,表现在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心态、道德等诸方面。积极心理教育致力于培养人的积极韵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教育培养人的积极的认知品质。积极心理教育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研究发现,人有多种智力。如言语智力、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情绪智力等。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科学的态度。积极心理教育从积极方面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优势智力,主张“扬长”。积极心理教育重视一般智力的开发与培养,帮助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的创造力。积极心理教育更注重人固有的智力优势,在帮助人了解、认识自己的优势智力的前提下,鼓励、支持人充分发展自己的优势智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发展途径和发展领域。

    积极心理教育培养人的积极的情感品质。人的情感涉及到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情感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积极心理教育注意培养人的爱憎情感,包括个人与社会间的爱祖国、爱集体、爱人民等;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爱、情爱、友爱等;个人与求知间的爱科学、爱知识、爱真理等;个人与事业问的爱职业、爱事业、爱劳动、爱岗位等。积极心理教育注重义务感、责任感、成就感和荣誉感的培养,使人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积极心理教育关注人的美感、愉快感与幸福感的培养。通过美感、愉快感、幸福感的培养与熏陶,人不仅能感受到生活的情趣,而且能够把握人生的意义。积极心理教育重视情商培养,帮助人形成对情绪的知觉、评估和表达能力,认识和分析情绪产生原因的能力,理解复杂心情的能力,对情绪进行有效调节的能力等。

    积极心理教育培养人的积极的意志品质。积极心理教育注意培养意志的自觉性。帮助人力求使自己的行动具有合理的目的和高尚的社会价值。在活动中既能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又能虚心听取别人合理的建议,为了实现合理的目的,能自觉地遵守纪律。积极心理教育注意培养意志的果断性。在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善于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掌握信息材料,通过分析比较,去伪存真,明辨是非,迅速而坚决地作出决定,停止或改变已经执行的决定。积极心理教育注意培养意志的坚毅性。能长久地坚持学习和工作,任何艰难险阻都不会气馁。任何挫折都不会灰心,具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积极心理教育注意培养意志的自制力。能克服自我方面的担心、羞涩、恐惧等情绪的冲动或干扰,以及疲劳、负担过重、知识和能力不足等障碍;即使遇到失败和挫折,也能忍受各种痛苦和折磨,冷静地分析挫折原因并坚强地对待挫折。

    积极心理教育培养人具有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表现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一个人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世界,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积极的心态让人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一切,能够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事物,从而能够自觉、主动、自主、创新地从事自己的工作。积极的心态还表现为主动放弃,当自己的能力和客观现实不允许自己做某一件事情时,便愉快地接受这个事实,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积极心理教育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上。如自信心、自制力、心理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准确地认知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有效地管理自己,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吸引力,真诚、忠诚、坦诚、诚实、正直、仗义、率真、信用等品质。

    四、积极的心理体验是积极心理教育的主要手段

    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一个行为过程,是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积极心理教育坚持“主体一发展性”,③把增加积极的心理体验作为主要手段。积极心理教育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成为自己的主人。“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使未成年人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⑤为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心理体验更加深刻,积极心理教育常常采取自助式的自助式心理探究。让学生自主选择与学生心理发展、心理问题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取心理知识、掌握心理方法、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发展。自助式心理探究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心理需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年龄阶段选择研究内容,如观察力的形成;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提高记忆力;如何培养思维创造性;如何培养自信心;受人欢迎的心理品质有哪些等。让学生认识心理问题的危害及产生原因,掌握排解心理困惑的办法,如自卑问题;嫉妒问题;逆反问题;情绪化问题等。让学生选择与学习、生活、交往相关的内容,如厌学问题;考试焦虑问题;心理压力问题;亲子沟通问题;师生关系问题;交友问题;恋爱问题;恋网问题等。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获得心理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减少和避免不利因素对心理的影响,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自助式心理训练。在自助式心理训练中,学生既是被训练者,同时又是最好的训练者。他们会在接受别人的训练时,通过情感的交流,用自己的感受、体会、经验,去帮助其他同学;他们在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时,会主动纠正自己和别人的心理偏差,从而达到互相训练、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自助式心理训练的主要方法有:角色扮演训练法,集体演讲训练法,游戏训练法,心理拓展训练法等。

    自助式心理辅导。让每一个学生在寻求辅导的同时都充当辅导者。学生虽然不具备“心理医生”的资格和水平,但他们却具有真诚、关爱、热情等品质,加之同龄人之间心理上的相通、相容,很容易产生心理共鸣。所以自助式心理辅导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自助式心理辅导的另一种形式是在学生中建立“心理自助员”队伍。“心理自助员”是经过一定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在学生中有较强交往能力的学生。他们平时在与同学、朋友交往中能主动运用学到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当发现有心理危机发生可能的同学和朋友时,能及时给予心理辅导。

    自助式心理暗示。指学生采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手段,含蓄间接地对自己或其他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施加积极影响的活动。个体可以通过自我安慰、自我对话、更换服装、改变发型、变换环境、写日记等方式,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达到改变心境、树立自信心、战胜挫折的目的。同学之间往往命令少、从众多,要求少、模仿多,强迫少、默契多。所以,同学之间可以通过接纳、欣赏、肯定、鼓励等方式彼此施加心理影响。同学之间的心理暗示之所以效果比较好,主要是因为同学之间的关系密切,共同点多,影响力大。

    自助式心理激励。指同学之间给予积极的刺激,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工作、生活,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对事、对人、对己。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心理需求不可能完全靠自己来实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从他人那里获得满足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渴望别人的关注、欣赏和信任;人在取得成绩时,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表扬和称赞: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鼓励。开展自助式心理激励就是要让学生彼此给予积极的刺激。如发动全班学生帮助“差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如开展互赠格言活动;如帮助个别学生战胜挫折;如互相鼓励,共同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等。

    自助式心理社团。心理社团以学习、宣传心理知识,介绍心理调节方法、技术,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发展。塑造心理品质为目的。依靠心理社团,学生可以自己办以心理教育为主题的报纸、杂志、网页、网站;可以举办以心理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可以编写、排演以心理教育为主题的心理剧、小品;可以利用板报、橱窗、格言、漫画等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心理社团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积极心理教育认为心理教育不以传授知识为主,主要在于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在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人的心理行为不是知与不知、懂与不懂的问题,而主要是会与不会、信与不信、做与不做的问题。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接受知识的客体,而是自觉完善自己的主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源于学生的主体活动,积极心理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推荐资讯
更多优秀导师
  • 梁宇颂(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注册心理师)

  • 陈韵莲(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李贞(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李虹(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