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感到糟糕”,而不知道自己所经历的情绪究竟是什么的人,更容易陷入一种“被情绪控制”的感觉。当情绪发生时,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正在经历什么,才能把握好自己可能出现的生理、行为反应,有的放矢地去应对具体的情绪。
神经科学研究证明,大脑不断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决定如何对之后受到的刺激做出反应。久而久之形成每个人独特的生理预警机制。如果我们对情绪的感觉只是笼统、含糊的,比如“我真的感觉很糟糕”、“我的情绪很坏”,那么,每一次感觉“不好”的时候,你都会产生一样的、负面的身心反应,但它只是一种重复的消耗。因为我们始终不知道,自己每次具体需要应对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解决。如果不曾真正地认识过不同的负面情绪,也就无法很好地处理它们,不知道如何分门别类地、采取多种不一样的策略去应对、处理。
于是,有时我们会粗暴地将这些情绪全部压抑、隔离。而这些未被处理的情绪,反而会在我们注意不到的心底慢慢发酵。也有的人会选择粗暴地对抗,以至于让自己处于对所有负面情绪都过分警觉的状态里。这两种情形,都是对负面情绪无法精细应对的结果。于是我们似乎总是被自己的情绪伤害。
按照这两个维度,我们所拥有的一些基本情绪都能够在坐标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比如,兴奋是高唤起、高愉悦的情绪,愤怒是高唤起、低愉悦的情绪,平静是低唤起、高愉悦的情绪,抑郁是低唤起、低愉悦的情绪。
主动识别情绪所在的区间,并进一步尝试识别在区间内每种情绪的差异,是一种主动锻炼情绪控制的方式。你首先需要把你的情绪转化为能被表达的语言。
学习情绪概念相关的词汇和它们的具体含义也是一个好办法。我们常常会发现,在世界上不同的语言中都有对于情绪的独特表述,这些情绪的语词存在于不同的语言中。Dahl, M. 曾经整理了在各种语言中、不为常人所知的“精准描述的情绪词汇”,比如:
· 甘え(日语,Amae):“依赖一个人的好意”,或者“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他人的爱”。尽管现代社会里的我们经常感到自己足够独立,但我们依然会感知到这种情绪,它源于一种对他人的深刻的信任感,无论是对搭档、父母还是你自己。以上只是列举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情绪概念,在《人类情绪手册》里甚至列举了154种不同的情绪概念。
要想更好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反控制,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学习,从而才能在每一种情绪出现的时候抓住它们,说出它们的名字,而不是任其发展和蔓延。如此,情绪才会被我们化敌为友。从此,当你在感受到不高兴的时候,努力去识别它,而不要再只是说“宝宝有小情绪了”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