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阳光 脚下有力量
心理咨询热线 18923722268
0755-82985430
孩子为什么不爱听你的话?问问你自己是否存在这5大情况
01

孩子越大越不听话

很多爸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越大越不听话“。

这个抱怨,几乎是,贯穿了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而且是孩子越大越严重。

而爸妈们管教的结果,也是非常让人抓狂。

“选择性失聪”,对爸妈说的话,自动屏蔽。该干嘛干嘛

你说东,他非上西。就跟你对着干。

一句不合离家出走。

你说一百句,不顶外人讲一句。

孩子们的各种行为,让爸妈们又气又无计可施。


有一次,我去饭店吃饭。一对夫妻,带着七八岁的儿子来吃饭。

在饭菜上来前,小男孩看见外面,有几个小孩在玩游戏。

孩子就跑出去跟他们一起玩。

饭菜上来后,爸爸叫来在外面疯跑的儿子。

爸爸看见儿子一头的汗,就对儿子说:“把外面的衣服脱下来”。

小孩子,不理。径直坐了下来。

爸爸,继续对儿子说:“你看你一身的汗,把衣服脱下来!””

儿子还是不理。拿起勺子开始准备吃饭。

这时爸爸火了,走过去脱儿子的衣服。

儿子就死死的拽着不放。

看着父子俩干仗,妈妈赶紧对儿子说:你身上的汗太多了,先脱下来吧,一会汗下去再穿上。

儿子犹豫了一下,自己把衣服脱了下来,交给了妈妈。

看到小男孩的反应,我真是感到太惊奇了。

同样的事情,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对小男孩产生的反应竟然截然相反。


02

孩子听不听话,取决于你跟孩子的关系

很早就有心理学家,把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型。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展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园丁和木匠》中谈到,孩子听不听话,是一个“主观”的行为,它取决于你和孩子的关系。

怎么判定和孩子是哪种关系呢?举个例子。

安全型的孩子。当你把他送到幼儿园,孩子舍不得跟你分开,而一旦分开也就分开了,等你去接他的时候,他也会表现的很高兴。

回避型的孩子。分开时,孩子不会表现的多么不舍,你去接他时他也不会表现的很高兴。这样的孩子不是对父母无所谓,只是因为和父母的关系比较疏远,所以他选择压抑自己的感情。

焦虑型的孩子,妈妈离开时会非常的哭闹,妈妈来接的时候,依然哭闹,很难哄。


那么在这三种关系中,孩子对家长的话,会是怎样的反应呢?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万维刚翻译了《园丁和木匠》,并阐述了这一观点。

比如拿四岁小孩做个实验。实验中拿一个孩子从来没见过的东西给他看,比如说是一张软盘。妈妈跟孩子说,这东西叫“存储器”,而一个陌生人说,这东西叫“软盘”。你猜孩子会听谁的?

安全型的孩子听妈妈的。他跟妈妈关系好,他相信妈妈的话。

但在另外一个测试中,有个玩具,既像是一只鸟,又像是一条鱼,总体更像是一只鸟。那你说这个东西到底是鸟还是鱼呢?妈妈说这是鱼,陌生人说这是鸟—— 安全型孩子在这个情况下,会选择听陌生人的。

他爱妈妈,但是他更爱真理。他能看出来这个东西更像鸟,他不会盲目听妈妈的话。安全型孩子的学习模式非常健康。

回避型孩子会怎么做呢?面对第一个问题,他有同样大的可能性听妈妈的或者听陌生人的。妈妈在他心目中并没有更大的权威。那可想而知,面对第二个问题他就更不相信妈妈了。

焦虑型孩子在两个实验里都相信妈妈。妈妈说啥都是对的,他不顾客观事实……。


也就是说,在父母责怪孩子不听话的时候,首先要反省一下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我见到的那一对夫妻,母亲的话之所以有效,显然是因为,他跟妈妈建立了一种安全型的关系,他相信妈妈。

03

想让孩子听话,就要配得上让孩子听话

做父母的听到这话,会觉得受到了冒犯,权威受到了侵犯。可实际上孩子听话,的确是有选择性的。

实验表明两三岁的孩子,对一个人做事情是不是有信心,就有自己的判断。如果一个人说话时非常自信,表现的对这件事情很有把握。那么小孩子就倾向于听他的话。而如果这个人,说话不自信,孩子就根本不会相信他。


我一个表弟,大学毕业后,同时参加了考研和公务员的考试,并且都被录取了。

姨父的态度很明确:公务员,理由很简单粗暴:稳定。可姨父的话,反而坚定了表弟继续读研的决心。

姨父非常气恼,父子俩一度吵的不可开交。

后来,表弟去咨询自己的老师。老师把两者利弊给他列了出来,让他自己选择。

在经过思考后,表弟选择了“公务员”。

很显然,对表弟来说,姨父的给出的理由,不足以支撑自己的决定。让他认为自己父亲考虑问题太简单了,不值得信服。





04

孩子是否听话,还在于父母的行为。

如果你一边玩手机,一边严厉呵斥孩子不要玩游戏,显然不会听你的。

我一个大学同学,在女儿上一年级后,她非常的希望孩子能爱上阅读。

可孩子就偏偏不听,好不容易拿起本书看,还是幼儿园的图画书。

后来她试着通过自己看书带动孩子。

同学喜欢健身,为了让孩子感受读书的氛围,她健身完成后,特意看会书。

自己看书时,也塞给孩子一本。

可谁知,孩子根本不知不吃那一套。

就玩她的健身器材,或者是打开电视学她做的健身操。

孩子对于家长言行有很强的主观分辨能力,别说言行不一,就是假模假样的灌输,都是没有用的。


05

想要孩子听话,也要记住《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爸爸妈妈希望孩子听话。

是希望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一股脑的灌输给孩子,让孩子可以少走弯路。

希望按照自己的标准,把孩子打造成自己希望的样子。

爸爸妈妈,希望孩子听话。但不要忘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个体。


纪伯伦的诗《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值得每个做父母的用心去读。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女儿。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与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都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
更多优秀导师
  • 梁宇颂(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注册心理师)

  • 陈韵莲(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李贞(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李虹(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