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阳光 脚下有力量
心理咨询热线 18923722268
0755-82985430
10 至12 岁孩子的转变

香港每年的青少年自杀个案,八成以上的年龄是在9 至14 岁之间。这不是巧合,而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个阶段最为脆弱。

孩子成长到10 至12 岁之间会有一些重要的转变,如果家长不谅解和不懂得配合这些转变,对亲子关系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沟通会快速地恶化;抗拒、隐瞒等行为亦会出现。一般人说的代沟、反叛性格都在这个时期产生。更严重的争吵、不理睬、离家等行为也可能发生。特别是这些转变来得既快又大,令家长感到不知如何是好。其实,这与孩子大脑成长发育的方式有关。

孩子由13 至14 岁左右到成人的阶段,对大脑的发育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准大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孩子做的事都在模拟成年人的行为(认为自己已经有做成年人所做的事的资格),不会只是遵从大人的指示而做事。为了进入这个“准成人”阶段的准备工作便是在10 至12 岁的一段时间进行。

孩子可能在过去常常听从家长指示,在家长的身边亦步亦趋、很随和顺意。可是在一两周内,孩子会忽然变了另一个人,不再喜欢跟随家长外出,而且事事有自己的主意。他的主意大都不会很好,没有效果,但却总是坚持己见,宁愿事后受骂。

原来,为了准备踏入“准成人”的阶段,孩子的脑里开始了一个预编的程式。在这之前的日子里,孩子习惯并且乐意让家长拖着他的手走路,但是孩子做“准成人”时,却必须不让人拖着,而且用自己的双脚走路。这个改变的第一步就是孩子想甩开家长的手,这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态度就是不再顺从家长的安排,例如不再喜欢跟随家长去什么地方,送上学也只让家长送到远离校门的路口。这时候的孩子会有很多主意,就算是一件曾做过多次,一向用家长所教的方法做得效果不错的事,现在都不肯照着沿用的方法,而是改用自己想出来的,往往效果不好的方法。弄糟了以后问孩子为何不用旧的好方法,他也答不出来,这是因为在当时,内心就有这样的一份冲动。这份冲动来自他脑里遗传基因预编的程序,是成长的一个重要部分。

家长若明白这是孩子成长中极为重要的一步,便不会事事施压,坚持孩子听从自己的指示或用旧方法了。毕竟家长是想孩子他日成为一个完全有能力照顾自己、成功处理人生中种种挑战的人,甩开家长的手是必然的第一步。刚开始时所想到的方法当然不够周详,可这正是好的自立锻炼呢!

若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便以为孩子变得反叛了,处处不听话、事事顶嘴、沟通困难、关系变得紧张。其实,家长应该给孩子鼓励。每当孩子做得效果不好,向他表示你对他有信心,支持他再试。另外,多与他谈谈,听听他的想法和感受。

另有一事,在这个阶段的孩子经常会有强烈反应,家长若处理不善,或会引起很大的后果。这就是孩子交友的问题。在10 至12 岁阶段,孩子对结交朋友会有很固执的意见,家长为了防范孩子误交损友,或会对孩子加以限制,孩子因而会有很强烈的反应。家长如果处理得不好,亲子之间的关系会在短短数周变得很坏。在严重的情况下,孩子会不惜为了与某人交友而瞒骗家长,与家长反目,甚至离家出走,虽然那个某人一个月后已经不再是孩子的朋友!

其实,这方面的情况是不难处理的,家长首先要明白孩子心里的需要。当孩子完全成长后,在他的世界里得到同辈的接受和有自己的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事。他要学会与别人建立友谊,而且要树立为友谊付出代价的意识。家长的反对,在他的潜意识里就是不让他发展出这份能力的意思,他当然强烈地反抗了。

在另一方面,一个10 至12 岁孩子眼里“某个人是朋友”所代表的价值观,往往与家长心中的一套价值观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家长心中的“不长进”对孩子便没有什么意义;反之,那个朋友所表现出的机智、反抗命令等行为背后所代表的力量,孩子却十分向往。家长若想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先了解孩子内心的一套价值观。

我建议家长:假如你不许孩子与某人交朋友而他的反应十分强烈的话,可以稍微降低要求,例如订立规则:一个星期见面不超过两次,外出必须在晚上11 时前回来,请那位朋友到家中一同玩耍等(可乘机作出深入的观察)。再进一步,可以对孩子说,既然那个人有资格做他的朋友,那个人的父母也有资格做你的朋友了,鼓励孩子安排让家长认识那人的父母。两个孩子的父母有了联系,双方都会更安心。

更有效和重要的是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孩子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家长必须改变一下自己的角色了。过去,家长可能扮演一个带领、指导、权威的角色,这代表力量、正确做法和标准。在未来的阶段,家长若想维持(或者改善)与孩子的沟通,一直到孩子成年后都可以保持一份融洽良好的关系,家长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去做孩子的朋友。家长的绝对权威仍然有用,但必须收起来,待有绝对需要时才拿出来用。(反正这份权威,待孩子长大到15 至16 岁时,剩下的也不会很多了!)

朋友与家长有很大的不同。朋友有对等的地位,是互相支持、信任和帮助的。有困难和困扰时,我们都会找朋友去舒解。好的朋友,不会老是说他自己怎样正确,也不会(亦不能)逼对方接受他的意见。好的朋友,更是无条件地接受对方,就算对方做错了,也会原谅和鼓励,继续支持。最重要的是,与好的朋友谈话,双方都可以表达意见,没有一面倒的权威说话,更不会句句都是批判和指责!

有时,我们见到一些父子或母女,年龄加起来已超过100 岁,但两人还是十分融洽、亲密,就像忘年之交的好朋友一般。他们都是当年孩子在10 至12 岁时无意中建立起朋友的地位,一直便都可以维持一份羡人的亲密友谊。如果家长过去的处理模式已经使得双方的关系很僵,家长可以试试以下的办法:找一个双方都比较轻松的时刻,主动地与孩子谈谈自己(家长)的一些烦事,例如公司里出现的困难,把语言强调在内心的困扰(情绪)上。第一二次孩子或者不会有积极的反应,因为他不习惯这种情况,不知如何是好;也或者他不相信家长这样做是真心的。家长应多尝试几次,加上在其他事上已经减少施加压力,孩子终于会接受,开始与家长谈论家长的困扰。主动说出内心困扰而要求孩子交谈,是邀请其做朋友的表示。家长有困扰时会找孩子倾诉,当这份友谊建立后,孩子有困扰亦会找家长倾诉了。

在10 至12 岁(若不能更早)的时期与孩子建立一份朋友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必须明白,若想永远维持成功愉快的亲子关系,这份关系需及早建立,最重要的是在10 至12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出现“权威的监督关系”被“朋友的支持关系”所超越。这样说或者不符合传统的主张,但我们必须明白今天的孩子无论在智力成长、社会影响和吸收资讯方面,都急剧地趋向早熟。家长要想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就应该改变做法,以效果为目标而不应盲目追随传统了。

很多家长问我关于孩子过早谈恋爱的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女孩,在今天的社会环境里,十三四岁便可能会有异性朋友,大部分家长没有这方面的训练,不知如何处理,只会不断反对,结果很可能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你的女儿在谈恋爱而只有你不知呢!如果不想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最好是在女儿10 至12 岁或更早的时候便与女儿建立好朋友的关系,能够互道内心语言。

其实,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自己也对很多事情不知应该怎么办,十分渴望得到一些好的意见,以母亲身份去给她这些意见是最适当的,但家长必须先成为她的朋友,她才会让家长知晓她内心的想法,并与家长分享她的感受。

不明白孩子在10 至12 岁的上述种种需要,最典型的证明便是每有家长问孩子事情,孩子总是回答说:“你不会明白的。”若你的孩子经常有这样的回答,你便应试试本文提供的做法了。

 

都市阳光,让您的心里充满阳光!

网址:www.city-sunshine.com

电话:400 777 5880(我帮帮您) 

邮箱:dsyg2010@sina.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侨香路1042号恒星园3栋1B

更多优秀导师
  • 梁宇颂(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注册心理师)

  • 陈韵莲(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李贞(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李虹(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