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阳光 脚下有力量
心理咨询热线 18923722268
0755-82985430
了解你的孩子(6 至12 岁)

       由出生到12 岁左右的小童,是一部不断学习、不断修正的机器。这部“机器”精力无限,不能安定,对很多新事物都感兴趣。表面看来,孩子不肯听话;不能好好地坐一会儿;越叫他不要动,他越会伸手去动;变化无常,家长简直应接不暇。其实,所有这些都表现出孩子很正常,他正在努力地发挥和运用体内的“学习机器”,给自己最多的机会去吸收知识、学习和培养能力。

    6 岁之前,孩子用右脑学习,特性是幻想力特强。6 岁之后孩子开始较多用左脑学习。

以下是一些该注意的事项:

(1) 右脑学习,主要是训练孩子对事情的整体吸收和创作力。这是极为重要及基本的智力。6 岁前的孩子老是要家长讲故事,就算每天讲同一个故事也不会闷,而且听得津津有味。他会记得故事内容,如果家长说漏或说错了片段,孩子会马上提醒家长。重复同一故事,实际是在帮助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把整体感受和创作力训练到完善。

(2) 事情的“道理”需要推论思考,这是左脑的工作。孩子在6 岁之后才开始发展左脑学习。故此与6 岁以下的孩子讲道理是没有用的。教导6 岁以下的孩子做一些事,应强调什么是对他最好,帮助他培养出纪律性;6 岁以上的孩子,才要教他明白事情的逻辑,这当然需作适当的训练,让孩子一步一步地培养出好的抽象思考能力。

(3) 孩子的神经元所组成的连接网络(即智力)比成年人的强很多,但表达能力则比成人弱很多。孩子能够感受和洞察到事情的存在(例如家长之间的不和、忧虑等),但是如果家长不提,甚至蓄意地隐瞒事情,孩子便会以为事情不能提出来讨论(他也欠缺表达能力去做讨论),于是在心里作出一些错误的判断,产生一些错误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可能一生都有不良影响。家长如能明白这点,就应该尽量不隐瞒事情,抱着“无事不能谈”的态度。同时,家长应该明白孩子的表达能力弱,与孩子谈话时不“代替”孩子说话,而是帮助孩子正确地表达出内心的意思。

      6 至12 岁的孩子顽皮,不断搞新花样,喜欢玩耍而不爱读书;总是坐不稳,走不定,不断地左弄弄,右弄弄,不然的话,就是嘴巴不停。很多家长都因此感到很累。要解释孩子身上出现的这类行为,我们需要从他们脑神经系统发育的过程如何与孩子身体成长相配合这个角度分析。孩子出世时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懂,脑与身体各部分的能力虽已具备,但需要编入程式,使他们在生理及心理上能够发展出处理生活上出现的各种情况的综合能力。身体是由大脑驱动的,大脑由无数神经元组成,神经元的运作能力,决定于它们所组成的连接网络,而这个连接网络的产生,则要靠外界出现的刺激因素。接受的刺激越多和越有所不同,产生出来的连接网络便越丰富,人也就越聪明。科学研究证明,在幼儿期较少玩耍的孩子的智商比幼儿时经常与他人一同玩耍的孩子低,便是这个原因。

    举个例子,孩子很小的时候,若有多种语言在生活环境中出现,神经元所受到的刺激便会制造出所需要的连接网络去配合,这个孩子长大了学外语时会觉得很容易。

    接触每一件新的事物都是对神经元的一次新的刺激因素,都会促使其连接网络的一些新发展。但是如果这件事重复出现,而且内容完全一致,神经元便只会重复使用第一次刺激时发展出来的连接网络,而不会有新的发展。由此可见,同一件事但用十次不同的做法,会给孩子发展更多新的神经元连接网络的机会。

    若想孩子发展出好的神经元连接网络,除了供应足够的营养外,最重要的便是有足够的刺激因素。若只是任由环境出现的事物带来刺激因素,孩子所能得到的发展智力机会就太少了。故此,小孩子总是不断找寻新的事物,尝试新的行为,对每一件事都有兴趣。如此,他才会得到最多的刺激因素,他的脑力才能有最好的发展。所以孩子搞新花样,被家长说顽皮,其实正是在努力学习中。

    孩子需要学习礼貌,懂得和其他人相处时的仪态,故此应该教他学会在某些时候安静地坐下谈话。同时,给他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容许他有大量的活动(玩耍),使他的脑力有充分的发展,这是同样重要的。

    孩子活动时间的运用也需要注意。今天的家庭比以前丰裕得多,家长往往希望孩子留在家里(理由是安全),宁愿孩子把时间花在电视、电脑和电子游戏机上。孩子的确应该自小便懂得使用电脑,电视也有有益的节目,电子游戏亦能使家人欢乐一堂,有其价值。可是这些科技产品不应占孩子活动时间的大部分,因为孩子需要很多不同的刺激因素,光靠这些是不够的。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耍时,他们可以学到沟通、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取得支持、化解冲突、建立和谐关系;孩子参加野外活动,可以学到照顾自己、解决困难、利用环境条件、互相帮助、提高自信心和认识大自然;孩子参观博物馆、动物园、工厂、电台等可以充实人生知识;孩子参观老人院、孤儿院、农场、医院等可以帮助他们在感性方面的成长。这些,是在家中面对着电视、电脑无法学得到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与其他孩子玩耍和参加课外活动。这样做,还能减少孩子带给家长的烦劳。

更多优秀导师
  • 梁宇颂(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注册心理师)

  • 陈韵莲(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李贞(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李虹(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