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问城市里那些不欢而散的年轻夫妻:“你们当初有过浪漫爱情吗?”我相信,90%的回答都会是“有过呀!”然而,为什么浪漫爱情如此不堪一击?那样脆弱短命?这就得解读浪漫爱情所包含的那些非理性因素了,例如本能性,主观性,虚幻性,等等。
1. 本能性。
到达青春期性成熟的男女,体内的化学元素即性荷尔蒙,使其成为一种“性磁场”,它总是在与另一种性磁场发生反应。“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是自然现象,生理现象。少男少女、青年男女及至中老年男女,都存在这种生理反应。浪漫激情的的发端,正是以生理欲求为动力的。但生理欲求是从动物到人类都具有的原始本能,它不加选择,不容思虑,召之即来,呼之即去,无法在一对男女之间达致长久和专一。我相信,许许多多的男女便是把这种磁场的吸引力当做了爱情,他们所言“我爱你”,其实不过是性欲的呼唤。对于这种本能的性呼唤来说,张三、李四的应答没什么区别。这就是为什么那些不加思考地将“性伴侣”升级为夫妻的男女,其婚姻会在另一位“性伴”的侵犯下短命。且看那些“一夜情”、“婚外情”、“一见钟情”之类男女关系,多半不过是要满足由新鲜感所刺激起来的性欲,与其称他们为“情人”,不如称其为“性人”。
2. 主观性。
浪漫爱情中双方所感觉到的欣快愉悦,除了性欲的满足外,还有大脑中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叫苯以胺,有人称“快乐吗啡”,它能极大刺激兴奋中枢,从而调动双方的心理能量,令人一时不知疲劳,不知饥饿,不知寒冷。这种主观感觉具有巨大魔力,它往往使浪漫中的男女主观上感觉到与恋人在一起,仿佛天空都特别蔚蓝,阳光都特别灿烂,一切花香鸟语都因为他们的浪漫而增添了魅力。在这样的陶醉中,彼此并不了解、根本不般配的男女也可能结成一对“跟着感觉走”的夫妻。然而,当这种主观感觉遭遇婚姻中的客观现实时,当初那种欣快愉悦便荡然无存,随之而来的是沮丧与后悔。且看那些为逃避痛苦、孤独或烦恼而与异性“堕入情网”的男女,一时间仿佛获得救星,从此有了好心情,信誓旦旦许诺了婚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中分泌的“兴奋剂”减少,不足以维持其欣快感了,痛苦与孤独又重新回归,夫妻关系走向终结。
3. 虚幻性。
“情人眼里出西施”,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浪漫激情中的男女,竭力向对方展示其“光明面”,阴暗面得以暂时的掩饰或克制。尤其是今天,化妆美容、服装服饰、音乐艺术,使浪漫激情中的男女更添外在魅力。可惜,人人均是“双面人”。在婚姻中朝夕相处的夫妻,无法将假象进行到底。当双方的阴暗面“原形毕露”之后,惊讶、失望、后悔等等负面情绪就暗中积累,夫妻内心的冲突难免毁及婚姻。且看那些在咨询师面前承认自己当初“瞎了眼”,没看清对方是什么东西的旷夫怨妻,不就是浪漫激情虚幻性的证明吗?
台湾作家罗兰女士极好阐述了从浪漫激情走向持久婚姻的要诀。她说:“浪漫激情就像电光火石一般,一闪即逝,你捕捉到过,就算拥有了。倘若要将浪漫激情变为天长地久的夫妻之情,就要掺入许多强固剂:道义,良知,责任,忍辱负重、奉献牺牲。”她还说:“如果浪漫爱情必是短暂激情的话,那么夫妻之情必是另外一种。夫妻之情是两人是‘同船过渡就是缘分’的信仰,是彼此相互拯救去度过一生一世的决心。”缘分的信念,拯救的决心,听起来多么神奇,又多么神圣!这使我想起周国平教授在“百家讲坛”中对爱情的相似解读。他说,爱情经由生理吸引到审美情趣,再上升到道德层次即承诺责任,最后达到一种“宗教情感”:仿佛双方生生世世,一个轮回一个轮回地在相互寻找,终于找到了,因而立下相依相守、矢志不渝的誓言。君不见,那些虔诚的基督徒结婚要到要到教堂去对上帝发誓:“无论富有或贫穷,无论健康还是疾病,我们都将永远在一起,直到死神把我们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