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阳光 脚下有力量
心理咨询热线 18923722268
0755-82985430
青少年性健康:是洁身自爱还是安全性交

 

来源:原创    作者:陈一筠

日前参加由北京青苹果国际文化发展中心主持的“青苹果沙龙”,主题是关于少男少女的性健康。与会者有未婚青年,已婚夫妻,而大多数是正在养儿育女的父母,中、青年各半。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妇产科专家胡医生介绍了近年来她接待未成年少女做人工流产的情况,表达了她深深的忧虑。一是少女人流日渐增多,低龄化趋势明显,每年寒暑假是少女人流的高峰期;二是少女人流后无起码的护理、休息和营养,因为她们怕让父母和学校知道此事。有的女孩来到手术室就催医生:“快点吧,我还要回去上课呢!”实际上少女人流普遍殃及她们的性健康与生殖健康,妇科病和不孕不育与此有关。胡医生说,今天的少女是明天的母亲,母亲受伤的子宫不能孕育健康的胎儿,或者根本不能怀孕。

来自大学的在读博士项老师认为,正是虑及少女人流的后果严重,所以中小学生需性性健康教育,至少要把各种性安全的知识向他们传播,尤其是要普及避孕套的使用方法,并向他们提供获取避孕套的方便条件。在这方面,老师和家长不应当再犹豫了,必须面对现实。

项老师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们的激烈争论。一位母亲向在场的专家们提问:“如今那些做人流的少女真的不知道有避孕套这回事吗?满街都是成人用品小店,难道青少年获取避孕套还不够方便吗?每年的121日世界艾滋疲病日,安全套的宣传可谓大张旗鼓,英特网上的信息轰炸就更不用说了。可是,享有了‘知情权’的孩子们似乎对垂手可得的‘安全套’并不理采,性冒险的行为仍是频频发生。那么,青春期性教育,究竟应当教给孩子们什么呢?”

另一位专家刘教授回答说:“安全套教育的有效性是不容置疑的。在荷兰、瑞典等西方国家,近年来因为在青少年中普及避孕知识,安全套的使用更加普及,所以少女怀孕堕胎的情况大为减少,全社会的艾滋病感染率也下降了。泰国‘百分之百安全套’运动的效果也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而在我国,安全套的使用推广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对青少年进行的性教育大多还是停留在道德说教层面,并无针对性,所以才有那么多性冒险的行为及其严重的后果。现在,该是反思我国青少年性健康问题的时候了。

来自某中学的魏校长发言:“我去年访问美国,专门拜访了纽约教育部门负责人。据他说美国的青少年性教育并不成功。中、小学并无专门的性教育课。我在访问中了解到,美国各州乃至各个学校是根据各自的计划向学生传授性健康知识的,艾滋病教育比较普及,至于是讲安全性交还是讲洁身自爱,教育部门未作统一规定。不过,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近几年确实有相当数额的拨款用于支持性克制教育(Abstanes-only programr),这大概算是吸取过去性开放时代的教训吧。事实上,美国少女的怀孕堕胎问题仍很严重。无论是安全性交还是性克制教育,似乎都未显示其明显的效果。也许是那里已经积重返了啊!那么,我们中国应走哪条路?瑞典、荷兰这类几百万人口的小国,经济、文化、社会保障状况与我国大不相同,其性教育经验能用到中国吗?他们的经验为什么连美国都不用?美国政府如今为何反而要倡导性克制教育呢?难道中国要像美国那样,非得等到让灾难发生之后再去亡羊补牢吗?泰国以娼妓、人妖之类名头来兴盛其旅游业,搞得艾滋病、性病肆虐,政府不得已而为之,在“性工作者提出‘百分之百避孕套’举措,这难道也值得我们效法吗?我们应当把泰国用于性工作者的办法引入我国中小学校园吗?美国教育界人士也承认,在美国的华人及其他亚裔学生中,少女怀孕情况比较少.这说明东方的优良文化传统和家庭对孩子的性道德传授是有效的。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学西方那一套性开放的做法,丢弃自己的性文明传统呢?”

有人针对前不久浙江大学的一次“守贞教育”而引用了一位所谓性学家在博客上的观点:“守贞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因为婚前性活动本身不是有害的,也不违反新的社会规范。与其给青少年灌输性禁欲的守贞观念,不如做好防止婚前怀孕的性教育,倡导一种以性活动为健康、快乐、正常的人类活动的新观念。”那位发言者对这一观点的认同,引发了又一轮争论的高峰。

人们首先争论的是:婚前性活动(是指性交还是其他?)在任何年龄、任何关系中、任何条件下都是无害的吗?怎样解释那些明知可避孕却还是怀孕堕胎的少女所为?又怎样解释那些同居男女反目分手之后的损人毁己悲剧?在有害无害问题上,也许妇产科医生和心理学家们更有发言权。其次是关于“现实”与否的问题。有人指出:如果性仅仅是因为欲望而为,根本无法克制,那么世世代代的男女都无法做到婚前守贞,或者那些无婚前性活动的“守贞”者们都是没有性欲的,要么是不“健康”的、不“快乐”的、不“正常”的人类,那么是否应当由“性福”学家们发动一场拯救“守贞”者的运动呢?关于婚前性交自由是否应纳入“新的社会规范”,美国、瑞典的“性开放”文化是否应当用于改造我国的性节制和婚姻忠诚的文明传统,恐怕不取决于前卫者们的意愿。他(她)们可以在自己的小圈子内行使性自由权,也可以教给自己的孩子婚前如何性交,或者索性举家奔向西方极乐世界去享受性自由,但却不应在我国以“大多数人”的名义向未婚青少年鼓吹“性福”。

 

更多优秀导师
  • 梁宇颂(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注册心理师)

  • 陈韵莲(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李贞(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李虹(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